Galerie Minimasterpieces, Paris, Art Elysées, du 22 au 26/10/15
On adore les bijoux présentés par Esther de Beaucé à la galerie Minimasterpieces. Art Elysées, Art & Design, galerie Minimasterpieces, du 22 au 26/10/15.
YIA, Paris, Carreau du Temple, du 23 au 25/10/15
«YIA ART FAIR #05, enfin une foire vraiment tournée vers l’art émergent international. Fondé en 2010 par Romain TICHIT, le salon international d’art contemporain YIA ART FAIR fête cette année sa cinquième édition et ré-ouvre à cette occasion ses portes du jeudi 22 au vendredi 25 octobre 2015 pendant la semaine de la FIAC et...
Parcours Saint-Germain-des-Prés, Paris, du 23 au 31/10/15
Depuis 15 ans, le parcours Saint-Germain-des-Prés que nous avons couvert l’an passé, crée en 2000 par Anne-Pierre d’Albis, en partenariat avec le Comité Saint-Germain-des-Prés, enchante le quartier pendant une dizaine de jours. Les lieux les plus chics, les plus emblématiques et les plus branchés du quartier sont envahis pas un choix d’artistes triés sur le...
Art Elysées & Design, Paris, Champs Elysées, du 21 au 27/10/15
Face à la Fiac et le long des Champs Elysées, sous ses trois élégantes tentes, la Foire Art Elysées-Art & Design participe au bouillonnement parisien avec une vision sensible portée par les galeries Berthet Aittouarès ou Baudoin Lebon, et dans le secteur design par la galerie Alexandre Guillemain. Pour célébrer sa 9ème édition, le salon...
8è avenue, Champs Elysées, du 22 au 26/10/15
Les organisateur d’Art Elysées & art design ont la très bonne idée de créer le premier salon dédié à l’art contemporain et l’art urbain. Corinne Fhima créée l’événement avec sa performance. Frank Loret investit l’entrée et un espace de 8è avenue. ZOOM sur 8è Avenue. Présentation de 8è avenue par Adeline Keit. La foire s’appuie...
Visite d’atelier en Chine chez le jeune artiste qui mélange savamment tradition et modernité, Shao Bai Liu, 刘少白
刘少白:中国文化讲的是家国情怀 编者按:初见少白,是在广州熹美术馆的展览上,尽管我提前知道他是80后的年轻艺术家,可是看完他的画再见到他本人还是让我有点惊讶,一身白色麻布衣衫和布鞋你会认为是老学究的穿着,可是往上看,一张白净甚至还带着稚气的脸,一副徐志摩式的眼镜。让我更加惊讶的还在后面,这位80后的新锐艺术家,不仅精于书法、篆刻和绘画,对诗词和经史也颇有研究 刘少白介绍 白,原名刘中显,字正,号乐水山房主人。1983年2月生,山东黄县人,自幼习书画,启蒙于梁永卓与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先生,先后就读于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游学于崔志强,王镛,石开先生门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青年水墨研究会秘书长,西泠印社拍卖顾问,荣宝斋推荐艺术家。出版有:“少白治印”,“少白刻画”,“刘少白篆刻毛泽东诗词”,“澄怀观道·刘少白书画印作品集””念真醉蝶·书画篆刻”等多部作品集。 作品曾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东方艺术和书法报等平面媒体。在西冷印社六届篆刻展获奖,中国书协五届,六届篆刻展获奖,山东省二届篆刻展获奖。 刘少白12岁,初识中国传统书画。13岁拜师学画,16岁独自来到北京,跟随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学习书法绘画。刘少白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但最终选择了绘画这条路。刘少白17岁时,齐良迟在他一方篆刻边款上提到“少白学白石老人篆刻可乱真也”,他18岁时,齐良迟又赞道“少白年方十八,而写意颇得真趣,真不易也”。正是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将刘少白这块璞玉雕琢得愈发玲珑通透,从而开启了刘少白在书画篆刻上的艺术之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刘少白深得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崔志强先生两位书画大家的真传。站在吴昌硕、齐白石、王镛三位书画篆刻巨人的肩膀上,刘少白一路向上攀岩。正如某艺术杂志曾说:“我不敢说刘少白是这个时代最牛的篆刻家,但目前刘少白是这个时代最有潜力和投资前景的篆刻家”。 成长在中医世家,从小痴迷画画 网易艺术:刘少白老师可以谈谈您从小怎样接触到艺术并走上艺术这条道路的吗? 刘少白: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也是个太极拳世家,我从小看见的接触到的都是非常传统的东西,我们家老人又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以前形容医生讲儒表,道骨,佛心!就是说一个医生要有儒家的儒雅,道家的逍遥骨,佛家的慈悲心才能做个好医生。从小我在家里,接触到的体育项目,不是跑步不是篮球不是足球,而是太极拳,最早接触到的音乐,就是京剧,按理说从小在山东烟台,是不具备接受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条件,但是从小受家里环境影响,见多了家里药店挂的老匾,什么“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墙上挂着还有各种书画,架子上放着瓷药瓶之类,我就是在这个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长大以后也不喜欢跟小朋友出去跑呀玩什么的,就喜欢一个人画呀写呀,再大一些呢,就莫名喜欢些石头,找那些漂亮石头玩。 一开始家里人觉得我这样挺好,不出去打架和满街跑,喜欢画画写字挺好,我在家里是长房长孙,所以家里一直就是想着培养一个学中医的传人,后来家里发现不对,觉得这孩子画画太痴迷了,有一阵把我的画具给藏起来了,我又拿零花钱去买,后来家里跟我谈判,说你不能画画了,要正经学习准备上学了。 网易艺术:当时家里人一定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吧? 刘少白:当时谁也理解不了呀,尤其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你想,做导弹的挣不过卖茶叶蛋的,这个行业是吃不上饭的,我们当地真有画画的老先生饿死了,所以家里认为,单独画画肯定活不下去呀,在这种情况下,家里人看我这么喜欢,就先想放手让我去画吧,画几年回头头撞南墙自己知道吃不上饭,再回头学医也不晚,结果是我活得挺好,十几岁去了北京拜师,从老师那里出来去了琉璃厂,在琉璃厂卖画刻章开店,后来又做文化公司在建个人工作室。简单来说就是家庭环境影响,老师朋友的帮助,还有家人的包容才能顺利走上这条道路。 现行的美院教育方法不适合我 网易艺术:作为传统的师承体系,您认为与学院派艺术家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 刘少白:其实我觉得美院教育是件特别好的事情,我本人也特别渴望进到美院受教育,但是中国现在的美院教育方式,跟以前的艺术美院教育方式已经大相径庭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因材施教”,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目前在美院这种类似于流水线式的教育下,恐怕是不适合的,我在十几岁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那种审美体系和学术体系雏形,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难接受现行的美院教育方法,比如说,考美院必须画素描,我肯定不认可,我不认可素描跟中国画的这种嫁接关系,虽然之前徐悲鸿这些前辈也做过这样的尝试,由于在特别年代这种不成熟的美术教育方式强行推广开来,我认为直接导致了中国美术教育这么多年以来,培养不出什么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师,出来的所谓“大师”也是西方体系的。 现在美院的一些老教授,他们经历特殊,在文革时也就还是个学生,那时候批斗老师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你想想,上午斗完老先生,下午老先生可能教你知识吗?这批学生长大后成了老师,教授他们在学校的时候批斗老师没有学到传统的东西,到八十年代他们拿什么教学生?还不是临时读些西洋的书现学现卖的教学生吗?所以这就是现在美院体系里面为啥出现很多讲国画的老师跟你讲西方的美学理论,推行当代艺术,因为老先生被批斗死了,他们只能灌点西方的墨水回头忽悠现在的学生,也就是这样,也直接导致很多现在美院体系的学生一个个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先后从师于梁永卓与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 刘少白:当我小的时候,还不知道很多艺术理论的时候,就有幸拜到了我艺术的第一个老先生叫梁永卓,他是个特别淡薄的人,跟着老先生梁永卓学习了几年,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什么他都讲。一直到我十六岁,在课堂上也不爱学习,老是看课外书,不是那时候流行的《鹿鼎记》,《天龙八部》,我看的是什么《说文解字》,《庄子》……就这样,我从小喜欢的跟别的小孩不一样,而学校教的东西都是以考试为主,这让我很失望,又赶上韩寒退学之风就退学了,梁永卓先生这个时候说,咱可以不上学但咱不能不读书。我会教你的东西都教你了,你去北京吧,找我师兄去学习,梁先生的师兄,就是齐白石的四公子齐良迟先生,我那时候是第一次去北京,两眼一抹黑,我就去了琉璃厂荣宝斋,找了一小店住下,然后看书看画之余开始寻访齐良迟先生,后来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齐先生。 第一次到齐良迟先生家,老师看了我的画,又看了印谱很高兴,说“少白十六岁,刻白石老人印章能乱真”,大不易也。对我特别欣赏。便让我自己住在画室,后来才知道那间屋就是当年齐白石的画室,那张桌子也是齐白石的画桌。这四年几乎不出门,小学童一样,画画之余就是给老师扫扫院子,给老师洗洗笔裁下纸什么的,还有几个经常来玩的老师,比如文怀沙先生给我讲讲诗词,冯其庸先生给我讲讲古文学,李燕先生给我讲讲易经之类的。 我认为中国艺术,只有在这种传统言传身教的教育中,才能真学到老师的本事,才能建立师徒父子情这种关系。才能传承到老师的知识。不像现在学院里面,老师可能教了一年的有些学生,还不知道他叫啥名字,家是哪儿的。 一直到2003年,齐良迟先生去世了,我才搬到了琉璃厂,开始了我的书画生活。 能学以致用让我特别开心 网易艺术:作为纵横绘画,书法,和篆刻三个领域的80后新锐艺术家,据说您还对诗词、经史都有研究,很想知道你心底最开心的是做哪件事情? 刘少白:没有说具体最开心什么事,我做的都是我喜欢的事,老话说:学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每次我在学习过程中,能领悟到古人的精神,自己的本事和知识有长进,能学以致用,把自己的观念和知识传达给别人用上,这就特别开心了。 卖画就跟嫁女儿一样,对方得懂我的画 网易艺术:您怎样看待目前中国的职业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的状态和发展? 刘少白:我觉得现在是经济大发展时期,在加上政府提倡发展文化经济,对于文化市场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对于艺术家来说,我觉得这是脱离了艺术家创造艺术的本质了。比如我一个朋友,他之前跟画廊签了5年,那5年中,他的画卖得很好,炒得很高,但是现在合约期满后,没有了画廊的包装运营,他自己的画马上就卖不出去那个价了,导致现在他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对于画廊商业来讲,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事,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毁艺术家的事。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他对金钱的欲望不要太高。最近几年也有很多画廊或者财团金融机构来找我,要买断我的画来包装运营,我直接就拒绝了,因为我的人生观念一直是:求小富贵得大自在。 我觉得卖画就跟嫁女儿一样,他得懂我的画。不好的画我肯定马上就撕了,拿出去的画肯定是我满意的作品,所以很多收藏我画的人后来跟我也成了好朋友,慢慢地讲解创作思想,认真地讲收藏意义,我的画得到了尊重自己心里也踏实,同时也培养了藏家对艺术的认识,而不是简单的就买回来束之高阁,过段时间画涨价了再拿出来换钱。这与卖白菜何异? 怀才如怀孕,时间久了人家都会知道 网易艺术:可能因为你的家境不错,人生经历一直很顺利,至少不愁温饱,可是有很多的自由艺术家目前还是处在求温饱阶段。 刘少白:我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作品不好卖,这个很正常,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他们也经历过,我觉得没有一个艺术家是只能画画的,都应该有很多方面的才能。再一个,我有一个比较偏激的观点就是在当代,没有怀才不遇的人。有人说过怀才如怀孕,时间久了人家都会知道,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这么发达的时代,先把自己做好,一定会得到认可的。 很多时候改革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不自信 网易艺术:陈丹青先生形容你“一点没有沾染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习气,丝毫没有流俗。不受一点现代风潮的侵染,踏踏实实的做传统绘画的东西……”,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这样坚持传统绘画? 刘少白:可能是我小的时候读书,自然而然就有那种家国天下的情怀,而且我本人对传统文化特别迷恋,现在大家都在说传统文化与当下脱节了断代了,与其发牢骚,不如身体力行去做,哪怕我们做得很少,但是我们一点点在做,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再加上我自己实在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在这个当代艺术大潮中,尤其是85新潮,大家都在折腾什么改革、创新,这些东西很多时候我觉得是对自己文化的一种不自信,而且这么多年我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是中国的经典书籍读得越多的人,越在传统文化方面追求,越读得少的人,越在谈改革谈创新,这是我这些年意识到的。 中国讲的是家国情怀,西方讲的是个人情怀 网易艺术:您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怎样的看法? 刘少白:当代艺术也有他独立的位置,自从一个叫杜尚的人,把他的尿盆子摆到美术馆就成了当代艺术之父,我承认这种观念,也能接受这种行为,但我实在接受不了我家里摆这么一个盆子,你可以说你画的是你的梦,你的梦是暴力的,色情的,变态的,血腥的,忧郁的……你当然可以画,但是我也接受不了挂这么一幅血腥或者忧郁的画挂我房间里,是这个道理。中国讲的是家国情怀,西方讲的是个人情怀,他表达的个人的东西对于他来讲可能是很对的,很成功的,但很多时候这个是无法与人分享的。中国画也有画很忧郁的,比如八大山人,但是更多的是那种阳光的,积极的东西。 希望我们的民族恢复到一个中国真正的样子 网易艺术: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刘少白:我想我的梦想比较五光十色,不敢说让所有的人,就是让我身边的人都像我一样不用那么辛苦,每天都可以晒晒太阳听听鸟唱安静地坐下来读读书画会画,或者每天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活得太累。将来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自己祖国的文化是什么,都会写繁体字,能看懂古书,不要其他国家在节日时穿自己传统服饰的时候,我们穿着乱七八糟的西装……,希望我们的民族将来恢复到一个中国真正的样子,玩我们本民族的游戏,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文化,但不等于让我们削足适履。 制作团队: 采访:蔡蔚 编写:刘述篱 摄影/视频:黄海滨 鸣谢:广州熹美术馆 出品:网易艺术